您的位置 首页 财经

纳芯微冲刺A+H:持续亏损毛利率暴跌,流动比率降低商誉风险引关注

专题:不缺钱的纳芯微冲刺A+H 募资必要性存疑?  来源:港湾商业观察  施子夫

专题:不缺钱的纳芯微冲刺A+H 募资必要性存疑?

  来源:港湾商业观察

  施子夫

  近期,港交所披露了苏州纳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纳芯微)的招股说明书,纳芯微拟谋求港股主板上市,联席保荐机构为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建银国际。

  在赴港上市之前,纳芯微于2022年4月在A股科创板上市(688052.SH),此番系公司A+H两地上市的规划。早于今年3月27日,纳芯微就曾在科创板发布公告,关于公司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港交所上市相关事项。

  对于为何不少企业扎堆赴港上市,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指出,香港为国际金融中心,港股上市可对接境外资本,拓宽融资渠道,满足海外业务资金需求,且对国际资本吸引力强。赴港上市助力企业全球化战略,优化股权结构,提升国际品牌形象与估值水平,利用不同市场估值差异。

  1

  持续亏损,毛利率暴跌

  天眼查显示,纳芯微成立于2013年,前身是苏州纳芯微电子有限公司。目前纳芯微是一家模拟芯片提供商,作为一家fabless公司,纳芯微围绕汽车电子、泛能源及消费电子等应用领域,提供丰富、高性能、高可靠性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公司的传感器产品、信号链芯片和电源管理芯片三大品类构成了从感知、信号处理到系统供电及功率驱动的完整系统链路,在真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连接和交互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于往绩记录期间,纳芯微的主要产品类别包括传感器产品、信号链芯片及电源管理芯片。2022年-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纳芯微来自上述产品的总销量分别为14.31亿颗、19.16亿颗和30.01亿颗。

  按照产品划分,报告期内,信号链芯片产品实现收入分别为10.46亿元、7.05亿元和9.63亿元,占当期收入的62.6%、52.8%和49.1%,期内贡献收入最高。其次系电源管理芯片,各期实现收入分别为5.1亿元、4.28亿元和7.03亿元,占当期收入的30.5%、32.6%和35.9%。传感器产品期内实现收入分别为1.11亿元、1.66亿元和2.74亿元,占当期收入的6.7%、12.6%和14.0%。

  由于全球领先公司的价格竞争加剧,纳芯微也相应调整了产品定价,从而导致期内贡献收入较高的信号链芯片及电源管理芯片的收入减少,进一步影响到公司整体收入表现。报告期内,纳芯微实现收入分别为16.7亿元、13.11亿元和19.60亿元,2023年、2024年公司收入增速分别为-21.5%、49.5%。

  报告期内,纳芯微毛利分别为8.1亿元、4.44亿元和5.49亿元,毛利率分别为48.5%、33.9%和28.0%,三年时间公司毛利率合计下滑超20个百分点。

  纳芯微表示,2023年至2024年整体毛利率下降的幅度较2022年至2023年下降相对较小,主要是由于公司采取的降本措施,包括提高生产效率和更有效地控制生产成本。

  除了收入层面明显波动,纳芯微还需要解决自身由盈转亏的盈利问题。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净利润分别为2.5亿元、-3.05亿元和-4.03亿元,净利润率分别为15.0%、-23.2%和-20.4%,经调除税前利润分别为4.5亿元、-7598.7万元和-3.33亿元。对于产生亏损的原因,纳芯微归因于:在研发方面的庞大投资;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公司调整产品价格以维持价格竞争力;及公司于A股上市后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相关付款。

  纳芯微预计,随着本公司继续发展业务、拓展地区覆盖范围、开展技术基础设施投入及创新以及进一步扩大本公司的服务范围,本公司的销售成本及营运支出在可预见的未来将进一步增加。

  根据纳芯微于上交所披露的2025年一季度业绩公告显示,公司实现营收7.17亿元,同比增长97.82%;归母净利润-5133.83万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6436.13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亿元,而在上一年同期为1275.55万元,现金流由正转负。

  纳芯微在一季报中表示,收入增长主要系市场环境呈现积极发展态势;此外,公司于2024年10月顺利完成对麦歌恩的收购,在本报告期内凭借此次收购带来的业务协同效应与市场拓展,麦歌恩对外实现营业收入1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流出一方面系,本期订单量增加使得备货需求显著增加,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同比增加3.30亿元,同比增长331.51%;另一方面,随着员工人数的增加,本期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同比增长66.67%。

  2

  收购麦歌恩商誉不低,流动比率降低

  报告期内,纳芯微的研发开支分别为4.04亿元、5.22亿元和5.4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24.2%、39.8%及27.5%。其中,研发人员的雇员薪酬占研发开支的47.3%、49.6%及70.0%。截至2024年12月31日,纳芯微的研发团队共由560名成员组成,占当期员工总人数的47.8%。

纳芯微冲刺A+H:持续亏损毛利率暴跌,流动比率降低商誉风险引关注

  除了研发开支,纳芯微的其他成本支出也同样不低。报告期内,公司的销售及营销开支分别为7000万元、1.17亿元和1.89亿元,分别占同年总收入的4.2%、9.0%及9.6%;管理费用分别为1.69亿元、2.45亿元和2.87亿元,分别占同年总收入的10.1%、18.7%及14.6%。

  在盈利能力遭遇滑坡的同时,纳芯微还需要考虑如何解决自身高位的存货及应收账款问题。

  报告期各期末,纳芯微的存货分别为5.93亿元、8.05亿元和8.23亿元,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172天、294天和211天;同一时期,公司的贸易应收款项分别为1.88亿元、1.79亿元和3.93亿元,应收票据分别为910万元、730万元和3010万元。

  外界关注到,于期内纳芯微录得大量的商誉。而如果公司确定商誉减值,则有可能给营运业绩和财务状况带来不利影响。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纳芯微录得商誉5.04亿元,主要因2024年10月完成收购麦歌恩而产生。

  有关收购麦歌恩,更详细来看,麦歌恩于2009年9月23日在中国成立,主要从事磁性半导体芯片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及传感器芯片的研发及销售。

  被纳芯微收购前,麦歌恩由上海硅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硅睿科技)、上海莱睿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海莱睿)及上海留词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海留词)分别持有62.68%、17.56%及19.76%。

  2024年6月21日,纳芯微与上海硅睿科技及上海莱睿订立股权转让协议,纳芯微向上海硅睿科技及上海莱睿分别收购其于麦歌恩62.68%及5.60%股权,于交割时到期的代价6.16亿元,并于2024年10月18日悉数支付。

  纳芯微表示,考虑到麦歌恩在以磁性感应技术及智能运动控制为基础的芯片研发和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公司相信收购麦歌恩符合在半导体集成电路业务的扩张和发展战略,促进公司的产品、技术、市场、客户和供应链资源在产业价值链中的整合,从而使本集团受益于强化的业务协同效应和提高成本效益。

  其他财务指标方面,截至报告期各期末,纳芯微的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29亿元、-1.39亿元和9505.4万元,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12.65亿元、17.52亿元和10.12亿元。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的总负债分别为3.52亿元、9.49亿元和17.26亿元,资产净值分别为64.99亿元、62.08亿元和59.47亿元,总资产分别为68.5亿元、71.56亿元和76.74亿元,各期公司的流动比率分别为17.5倍、9.1倍和6.2倍,负债与资产比率分别为5.1%、13.3%和22.5%。

  需要指出的是,2022年、2023年,纳芯微分别向股东宣派股息8085.1万元、8085.1万元,合计派息约1.62亿元。

  于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根据一致行动协议,王升杨、盛云、王一峰、瑞硅信息咨询、纳芯壹号、纳芯贰号及纳芯叁号组成纳芯微的单一最大股东集团,单一最大股东集团合共拥有公司4919.79万股股份的权益,占公司34.54%的投票权(不包括公司作为库存股持有的118216股A股)。

  截至2025年4月末,王升杨、盛云、王一峰、纳芯壹号分别持有纳芯微10.87%、10.13%、3.8%、2.72%的股份。

  此次IPO,纳芯微计划将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提升底层技术能力及工艺平台;丰富产品组合,重点扩大汽车电子应用中的产品;扩展海外销售网络及于海外市场推广产品;战略投资及收购;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港湾财经出品)

责任编辑:王若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火虎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33300.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